高尔夫文库、百科网-中国最专业的高尔夫知识百科文库全书! >>所属分类 >> 高球教程    经典书籍   

感受高尔夫

标签: 高尔夫杂志,高尔夫技巧,高尔夫教学,高尔夫书籍

顶[0]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内容简介 编辑本段回目录

感受高尔夫
感受高尔夫
        《感受高尔夫》十几万文字,记述了一个普通高尔夫爱好者的心路历程。从对高尔夫的新鲜好奇,到对高尔夫的深层思考,从对高尔夫的一知半解,到对高尔夫的极度热爱。文章以独特的视角,激扬的文字,涵盖了高尔夫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有赛后观感,有人物刻画,有游记随笔,有时弊针砭,虽不是鸿篇巨作,却都是真情实感。

  《感受高尔夫》,决不是个人的怡情之作,它记述了近年来精彩的世界大赛和传奇式的人物,作者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娓娓道来,并融入了对中国高尔夫的反思,所以,《感受高尔夫》也可以说是中国高尔夫发展的一个侧影。

  这五年,恰好是中国高尔夫崛起的五年。2010年,中国高尔夫的核心人口33.3万,增幅达11%,全国的高尔夫球场共395家,净增涨率 13.5%。最可喜的是许多新生代的加入,全国已经有83所大学开设了高尔夫专业,青少年的高尔夫赛事也蓬勃地发展。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这本真情之作,会成为了解高尔夫的青少年读物,也会成为高尔夫初学者的入门指引,这也是《感受高尔夫》作者最大的心愿。

作者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张丽平,1952年出生,自由撰稿人,现定居香港,曾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国《世界华人文学》、《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近花甲之年开始接触高尔夫,学习高尔夫,热爱高尔夫,并自2006年10月起为《中国高尔夫》杂志撰写“高尔夫•文化”栏目至今。

  媒体评论

  “阅读《感受高尔夫》就像经历一程美好的高尔夫之旅。此书令人心生愉悦,是高尔夫全球化的极佳见证!”

  ——世界高尔夫名人堂总裁杰克•彼特

  “如果你喜爱高尔夫,关心中国高尔夫,或是想了解这项历史悠久风靡世界的奥林匹克运动,《感受高尔夫》将与你分享。”

  ——《中国高尔夫》杂志出版人孔丹蕾

目录编辑本段回目录

  赛事随笔

  零距离感受英国公开赛

  平常心非凡球

  高尔夫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绿茵场上的独行者

  感人肺腑的谢幕

  常青赛上的夕阳红

  近观总统杯

  新加坡公开赛札记

  绿茵场上的高球丽人

  风中的神话

  山雨欲来风满楼

  奥古斯塔高尔夫的天堂

  评头论足汇丰杯

  奥古斯塔的吼声

  浮光掠影大师赛

  寻根圣安德鲁

  名将点击

  折戟沉沙风采依旧

  聚焦老虎

  米克尔森的微笑

  名人赛上的耀眼恒星

  老虎明年见

  小伙麦克罗伊

  虎年说“虎”

  又见亚当·斯科特

  快乐的西蒙·尼斯

  阿冲 是一座山

  风情采撷

  高尔夫的生命力

  与鹿同行

  人间有味是清欢

  走马观花看台北

  文如其人场如其风

  ……

  文化断想

前言编辑本段回目录

  没想到,写“高尔夫·文化”这个栏目,一写就是五年。

  五年多的时间,十几万的文字,60多期杂志,排在书架上,已是长长的一列,我自己都有点难以置信。

  是2006年利物浦的英国公开赛,把我带进了高尔夫的世界。记得那年,我的左膝软组织损伤,行走时隐隐作痛,但我居然能忍着疼痛,跟着厄尼·埃尔斯走了九个洞!那是我第一次看大赛,对高尔夫只是一知半解,最多的感受是新鲜,激动和兴奋。我写下了《零距离感受英国公开赛》一文,也由此开始了“高尔夫·文化”这个专栏。

  跟随着这个栏目,我走进了高尔夫。一个小小的白球,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一个看似简单的运动,却包含着诸多的礼仪和规则。它温文尔雅、诚信自律,我很快就喜欢上了它。打球、看球、写球,链接起我的全部生活。

  五年的时光,我走过了许多地方,去看比赛,也去打球。奥古斯塔、圣安德鲁都留下了我的足迹。随着视野的开阔,生活的积淀,我的笔端开始延伸到高尔夫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各个层面。有大赛的观感,如《近观总统杯》、《奥古斯塔的吼声》、《寻根圣安德鲁》等;有人物系列,如《虎年说虎》、《米克尔森的微笑》、《小伙,麦克罗伊》等;有针砭时弊的论说文,如《为高尔夫正名》、《从赌文化到赌球》、《向首长致敬》等;有世界各地的高尔夫风情……

  不是行家里手,我只有尽心勤力,有时为了一项赛事、一条规则,甚至一个专业词汇,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也不是名人大家,唯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是流着泪写完《伸出你的双手,就握住一个生命》一文,并久久不能自禁。我感谢《中国高尔夫》杂志,给了我这样一个平台,我可以用笔抒发情感、宣泄感受。

  年复一年,一期连着一期,一篇接着一篇,我就是这样一步步地走了过来。一台小小的电脑,一张不大的书桌,我在这方寸之间激扬文字,挥斥方道。我付出是时间,是汗水,也是心血。虽然没有荣耀,没有金钱,但是我得到的是高尔夫的整个世界!

  2010年7月,在圣安德鲁的老球场,我观看了139届英国公开赛,这是我现场观看的第四个大赛。如今的我,不会再感到新鲜、激动和兴奋;但是,在这个古老的球场里,我却感到了平民高尔夫的震撼。一个富有盛名的球场,却没有藩篱院墙,没有矜持尊贵;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水平都可以在这里看球、打球,这里的高尔夫原本就是一项普及的平民运动。

  由此,我想到了中国的高尔夫。由于高消费的定位,使它曲高和寡、远离普罗大众,再加上某些媒体的错误导向,造成许多民众的负面曲解。虽然近几年来,中国的梁文冲在PGA的赛场上表现得可圈可点,但是,高尔夫一旦离开了民众这块沃土,就不能得到蓬勃的发展。

  我感到了焦灼和不安。在圣安德鲁,我就下定决心要把多年的文章集结成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让更多的人读到它。我所能尽的绵薄之力,就是希望透过我的文字,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高尔夫的渊源和文化,感受高尔夫的精神和内涵,从而走近高尔夫,热爱高尔夫。

  在高尔夫的球坛上,中国不会永远徘徊在门外;在高尔夫的赛场上,也不会永远只有梁文冲孤军奋战的身影,中国一定会有新人辈出、群星璀璨的那一天。

  我期待着这一天。尽管前面路还很长,但是我相信它并不遥远。

  2011年10月于香港

精彩书摘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人的愤怒可以理解,美国队的球员在高尔夫的大赛中个个表现出色,为什么在为国家出力时却屡屡失手,除了在1999年,美国已经近五年没有尝过莱德杯冠军的滋味!但是老虎的分析也有道理,欧洲队确实拥有一支年轻的生力军,唐纳德、加西亚和卡西都是20岁刚刚出头。

  以己之见,美国队连年的滑铁卢,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集体主义的缺乏,而是国家使命感、荣誉感的双重压力,使美国队员不胜负荷、发挥失常。

  美国队在比赛的前两天,就赶到了爱尔兰的球场练球。开幕式上,在美国国歌的乐曲声中,美国队员手抚胸膛、仰望国旗,一副天降大任于斯的表情,处处可以闻到美国队求胜心切、雪耻翻身的火药味。美国队队长发言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听了我们的国歌,心中很是感动。美国的两任前总统老布什和克林顿都亲自到场观看,这场球赛不再是普通的竞技比赛,而成了关乎国家利益的较量。曾获得过8个美巡赛冠军的吉姆·福瑞克如是说:“我对这场比赛十分看重,程度超过了我对个人赛事的关注程度,也许这也是不对的。”

  所以,让美国队惨败的最大敌人,恰恰是美国人自己。相反,欧洲队的队员来自不同的国家,毫无心理负担,况且欧洲队已有了三个莱德杯在握,如果再赢,那就是锦上添花:如果输了,也没什么不光彩,美国队可个个都是超级巨星。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玩转高尔夫 下一篇高尔夫实用教材

高尔夫百科文库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
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golfwenku.com
0

收藏到:  

词条信息

wenku
wenku
书童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